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3篇
  免费   1209篇
  国内免费   2677篇
林业   1136篇
农学   2279篇
基础科学   899篇
  6501篇
综合类   9755篇
农作物   1529篇
水产渔业   637篇
畜牧兽医   2021篇
园艺   525篇
植物保护   837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505篇
  2022年   866篇
  2021年   938篇
  2020年   989篇
  2019年   1025篇
  2018年   824篇
  2017年   1298篇
  2016年   1453篇
  2015年   1115篇
  2014年   1260篇
  2013年   1784篇
  2012年   2129篇
  2011年   1842篇
  2010年   1441篇
  2009年   1344篇
  2008年   1102篇
  2007年   1175篇
  2006年   993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1∶2(IMS1,玉米1行,大豆2行)、2∶2(IMS2,玉米2行,大豆2行)3种种植方式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减量施氮200 kg/hm(N1)、常量施氮300 kg/hm(N2)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MS1下,N2玉米叶面积较N0显著提高6.30%。间作和N1处理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总产量。N1较N2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值。与N2相比,N1土壤硝态氮无显著变化,未对土壤养分产生负面影响并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保持高产。总体来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有利于节肥和提高间作体系总产量。  相似文献   
32.
光氮互作对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质和施氮量是影响芹菜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光氮组合能有效提升芹菜幼苗质量。为优化芹菜工厂化育苗,本试验设置2种光质(白光,W;蓝光,B)和2种施氮量(8mmol/L KNO_3,高氮,H;4mmol/L KNO_3,低氮,L),以WH为对照,研究光氮互作对芹菜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和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H相比,WL和BH处理的芹菜全株干重分别显著减少43.18%和55.07%,WL处理的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BH处理的叶片和叶柄中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而叶片中可溶性糖、丙氨酸族和丝氨酸族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然而BL处理的芹菜全株干重比WH显著增加32.18%,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叶柄组氨酸(His)和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对芹菜幼苗生长发育进行综合评价发现,BL处理表现最优。综上所述,蓝光和低氮组合能促进芹菜干物质积累,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而促进芹菜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3.
旨在建立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MRM扫描模式检测。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检测的方法,实现了动物血液样品中12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4.
研究日光温室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肥组合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综合评价优化水肥和常规水肥管理的调控效应。田间试验设置4个水氮处理,包括不施氮+常规灌溉(N_0+FI)、常规施氮+常规灌溉(FT+FI)、优化施氮+常规灌溉(OPT+FI)、优化施氮+优化灌溉(OPT+OI)。测定不同处理下秋冬茬番茄-春茬小型西瓜的产量、品质以及根、茎、叶、果实氮素吸收量。结果表明:优化水氮处理(OPT+OI)番茄产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与农户常规水氮处理(FT+FI)无显著差异,但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66.3%(P0.05);灌溉量相同时,减氮40%处理(OPT+FI)的小型西瓜产量相比常规施氮处理(FT+FI)提高了13.1%;OPT+OI处理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较对照处理(N_0+FI)均显著提高。不同水肥处理下,两季作物氮在各器官的累积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根。随着番茄的生长,果实和茎的氮素携出量占总携出量的比例分别由62.4%和5.9%增加至67.1%和6.3%,而根和叶中氮素携出量降低,OPT+OI处理果实氮素携出所占比例增量最大,促进了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果实中转运。在当前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适当优化施氮量和灌溉量既可以保证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同时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35.
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和水氮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及其水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优化冬小麦水氮管理措施,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处理,施氮量和控释肥类型分别为副处理和次副处理,其中,灌水量设30、60和90 mm;施氮量设0、75、150和225 kg/hm2的施肥梯度;控释肥类型包括释放期分别为60、120 d的聚氨酯包膜尿素(PCU60,PCU120),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U)。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控释肥类型单一因素均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干物质质量、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各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相较于U处理,增加灌水使PCU60产量平均提高308 kg/hm2,PCU120产量平均下降270 kg/hm2;增施氮肥刚好相反,使PCU60产量平均下降289 kg/hm2,PCU120产量平均提高118 kg/hm2。根据所构建3种肥料的水氮生产函数可知,在U处理取得最高理论产量6 823 kg/hm2时的水氮用量下,2种释放期的控释肥PCU120和PCU60可分别获得14.31%和12.08%的增产效果。利用水氮生产函数和频率分析法得到不同控释肥类型获得较高产量的水氮用量区间,以PCU120产量最高、所需灌水量最低,分别为7 744~7 826 kg/hm2、47.72~52.28 mm;PCU60所需施氮量最低,为145.42~187.91 kg/hm2。综合考虑增产节肥节水效果,推荐PCU120为冬小麦季适宜的控释肥类型,其适宜水氮用量区间分别为47.72~52.28 mm、159.23~199.47 kg/hm2。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耕地白浆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复区内存在的草甸土和暗棕壤作比较,研究了土壤各种理化性质与不同形态氮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白浆土中 HA 和 FA 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含有较多的碱性氨基酸,而后者则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各种不同形状 N素与土壤 pH 值,质地等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土壤有机质、全 N 和 C/N 比值等的相关性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37.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direct and residual contributions of legumes to the yield and nitrogen (N) uptake of maize during the wet seasons of 1994 and 1995 at the University Farm, Abubakar Tafawa Balewa University, Bauchi, Nigeria,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Guinea savannah of Nigeria. Nodulating soybean, lablab, green gram and black gram contributed to the yield and N uptake of maize either intercropped with the legumes or grown after legumes as a sole crop. Direct transfer of N from the nodulating soybean, lablab, green gram and black gram to the intercropped maize was 24.9–28.1, 23.8–29.2, 19.7–22.1 and 18.4–18.6 kg N ha–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transfer of residual N from these legumes to the succeeding maize crop was 18.4–20.0, 19.5–29.9, 12.0–13.7 and 9.3–10.3 kg N ha–1, respectively. Four years of continuous lablab cropping resulted in yields and N uptake of the succeeding maize crop grown without fertilizer N that were comparable to the yields and N uptake of the succeeding maize crop supplied with 40–45 kg N ha–1 and grown after 4 years of continuous sorghum cropping. It may therefore be concluded that nodulating soybean, lablab, green gram and black gram may be either intercropped or grown in rotation with cereals in order to economize the use of fertilizer N for maize production in the Nigerian savannah.  相似文献   
38.
采用氮吸附法对4种生物质焦(稻壳、树叶、玉米秆、棉花秆)的孔隙结构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焦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有明显差别,树叶的比表面积最大,为242.21 m2·g-1,玉米秆的比表面积最小,为0.81 m2·g-1.850℃时,稻壳、树叶、玉米秆焦样的孔径分布曲线在微孔和中孔范围各有一个分布峰,而棉花秆焦样的孔径分布曲线只在中孔范围内出现一个分布峰.热解温度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温条件下,同步热解得到的焦样的比表面积较大,微孔较多.在本研究中,600℃、850℃的稻壳焦样和850℃的树叶焦样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比较适合做吸附剂.  相似文献   
39.
用金龟子绿僵菌的液物培养体,提取绿僵菌素。每升培养液得绿僵菌素0.7mg。用绿僵菌素注射青杨天牛幼虫,每克虫体用量10.6μg,3d内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40.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N uptake of sunflowers. A 42 factorial trial with 0, 60, 120 and 180 kg N ha−1 and 0, 15, 30 and 45 kg P ha−1 was conducted over three years. The N cont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leaves, stems and capitula were determined at three growth stages. High N levels increased the N cont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all plant parts at all growth stages sharply. High P levels increased the N content of all plant components through better growth. P has an inconsistent effect on N concentration but tended to decrease it. After flowering the crop assimilated 20 to 25 % of the total N. This implies that N applied can still be applied and utilized by the crop at a late stage. This should be substantiated by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